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抑郁症 > 情绪与健康
编号:13134367
情绪社会分享理论在中小学生人际交往指导中的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9期
     〔摘要〕情绪社会分享理论在中小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有助于中小学生社会关系的展开,有助于缩短人际距离,有助于中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协调,有助于增加中小学生的人际自信,有助于中小学生的人际沟通,扩大中小学生的交往范围。中小学教师可以运用主题班会、角色扮演、情景剧、个别谈话、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游戏等各种方式引导和指导中小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进行分享,用情绪社会分享理论来指导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

    〔关键词〕情绪分享;中小学生;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9-0010-03

    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阶段,身心的发展变化,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产生许多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恰当和及时的解决,将会使中小学生形成不良的性格和人格,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产生极大的影响。情绪社会分享主要是指情绪事件发生后,人们自愿地向他人诉说、谈论这些情绪事件以及他们所感受到的现象和行为。教学生学会情绪社会分享,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处理成长过程中的困惑。
, http://www.100md.com
    情绪社会分享通常发生在亲密的人际关系之中,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1]。另外,情绪社会分享的发生具有普遍性、时间性、传播性和限制性等特点,它受事件的情绪强度、事件的道德属性、情绪分享对象的反应等因素的影响[2]。情绪社会分享对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协调具有重要作用。

    一、情绪社会分享理论在中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

    作用

    1.情绪社会分享有助于缩短人际距离,促进中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

    De Rivera(1986)提出“情绪是社会关系的命题”,认为情绪总是与他人有关,情绪体现在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动力学关系中,是个体与情境之间的交流,而不仅是一种内部感受状态。Mesquita(2001)认为,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情绪作为一种关系现象,蕴含于人际关系之中,并且被知觉为反映这些关系的状态,情绪社会分享可以让其他人参与到分享者的情绪中来,并标示为对他人的尊重[2]。Strongman(2003)在总结Rime的情绪社会分享研究时指出,情绪社会分享激活了个体与社会网络或社会支持系统之间的联系[3]。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事件,特别是消极的情绪事件,可以缓解自己的情绪压力,降低情绪负荷,使情绪获得康复。人们在遭遇情绪事件的同时,渴望获得某种满足,如亲密、支持等,而如果分享对象的反应可以满足情绪事件的体验者内心的需要,则人们就越倾向于与该分享对象建立人际关系。
, 百拇医药
    情绪社会分享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家长、同伴、老师等参与到自己的情绪体验和内心感受中来,帮助中小学生迈出与家长、同伴、老师等交往的第一步;情绪社会分享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展开与家长、同伴和老师等人之间的交流,缩短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使他们逐渐建立起对自己的家长、同伴、老师等的信任,逐步撤掉自己的心防,从而建立起和谐、亲密、友好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等。

    2.情绪社会分享有助于中小学生人际关系的维持和协调

    Gable(2004)对积极情绪事件的研究发现,在分享积极事件时,若分享对象被知觉为对分享者的获益目标作出了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反应时,分享者对关系满意度的评价将提高,同时与分享对象的亲密感增加[4]。Nils(2002)以分享对象的反映特征为自变量,对情绪分享的人际关系功能进行了研究[5],结果显示,获得移情反应的被试报告感受到较多的亲密感和较少的孤独感,并且更相信这个世界。这些研究结果证明了有帮助的情绪社会分享反应可以促进人际关系。这种分享行为满足了人际依恋的需要,同时深层心理的表露促进了亲密感的形成。情绪社会分享使得中小学生感觉到自己被理解和被支持,感受到较多的亲密感和较少的孤独感,同时增加了中小学生对社会和他人的信任,增强了中小学生与他人之间的情感性联结,帮助中小学生维持和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另外,情绪社会分享满足了中小学生人际依恋的需要,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和增加对他人的亲密感,促使中小学生与家长、同伴及老师进行更多情感上的交流,使得双方都能设身处地地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消除对彼此的误解和不信任,从而改善和促进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等。
, 百拇医药
    3.情绪社会分享有助于增加中小学生的人际自信

    情绪事件的体验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和内心感受,向他人表露出自己内心深层次的信息,通过他人的情感、行为和言语反馈,通过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通过他人对自己情感和语言上的积极回应,感受到强大的社会支持,从而能够促进情绪事件的体验者增加与他人交往的信心。当中小学生遭遇到情绪事件后,如果他们的家人、朋友、同学或老师等对他们表现出耐心和爱心,对他们表现出较多的注意和理解,表现出言语安慰和拥抱等肢体安抚行为,给予积极的建议等,中小学生就会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等的社会支持,就会增加与他人交往的信心,敢于与他人进行交往,敢于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

    二、情绪社会分享理论在中小学生人际交往指导中的应用

    1.情绪社会分享理论的应用方式

    (1)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社会分享时,可以采取的程序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喜怒哀乐是一个人正常的情绪反应,这些情绪是人本身的一部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是正常的、正当的,适度表达自己的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简言之,就是要让学生正确了解和对待自己或他人的情绪反应。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觉察自己或他人的情绪,不管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并引导学生了解此种情绪产生的原因。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角色扮演、情景剧、音乐等各种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在不同情景中会产生的情绪反应,并进一步找出情绪产生的根源。, 百拇医药(韦耀阳)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抑郁症 > 情绪与健康